物联未来网·资讯

www.huwulia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物联资讯 > 五色胶东之蓝色潍坊:深耕“蓝色国土”,谱写海洋发展新篇章

五色胶东之蓝色潍坊:深耕“蓝色国土”,谱写海洋发展新篇章

2022.08.16 19:11:15  来源: 鲁网潍坊   作者: 管理员   字体:【
【导读】

编者按:协同振翅飞,五色绘胶东。自胶东经济圈成立一年多以来,胶东五市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城市竞争力进一步跃升。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五市携手阔步新征程,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大众网·海报新闻应时启动“五色胶东”系列采访,以“红、金、蓝、绿、橙”五色为底色,聚焦胶东五市红色革命历史、金色农业农村提档升级、蓝色海洋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环保、橙色温暖民生五个领域,书写五市担负新使命、合力打造高质量城市圈的新篇章。

将盐碱地变为生态绿洲、近海岸底播养殖贝类、坐拥全省最大海洋化工产业基地、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5000万吨以上、连续举办两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潍坊是海洋型城市,拥有143公里的海岸线,1421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其中,浅海974平方公里,滩涂447平方公里),有占比30.1%的海洋经济。潍坊的海功能齐全,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是潍坊人民的夙愿与梦想。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向海洋“要”效益和生产力,是每一座沿海城市的必选题,潍坊也不例外。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逾1105亿元,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9%。现代海洋产业增幅及占比居全省第三位,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海洋经济正在成为拉动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海洋兴则潍坊兴。近年来,乘着山东建设现代化强省的强劲势头,潍坊市全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市。今年,又将“主攻海洋经济战场,培育新的增长极”纳入市委“一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强化陆海统筹,推进现代港口、临港产业、滨海城镇联动发展,加快潍坊向海洋强市迈进。继农业、制造业相继崛起之后,潍坊的海洋产业也在不断占据行业新高地。

盐碱地上建“粮仓”昔日荒滩变成“万亩良田”

提起潍坊的海,盐碱地是绕不开的话题。从寿光到滨海再到昌邑,曾经的潍坊北部沿海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滩,土薄地荒,寸草不生,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无法耕种土地,只得以打渔和晒制盐碱为生。

创新实干的潍坊人,从来没有被难倒过。面对广袤荒凉的盐碱地,潍坊人选择在这上面做文章,治盐治碱、改良土壤,变荒滩为良田,创造性地开发出“柽柳+肉苁蓉”生态修复模式,走出了一条“荒滩变资源、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子,打造了海洋生态修复“潍坊样板”。

为了改良盐碱地,潍坊在这里设立了全国唯一以柽柳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创建了昌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了21个渤海海洋生态修复及能力建设项目。引进鲁柽1号、鲁柽2号耐盐碱乔木型柽柳——盐松等新品种、新技术,花7年时间从宁夏沙漠引进“沙漠人参”肉苁蓉,与柽柳套种获得成功,亩产1000公斤以上、产值2万元以上,沿海盐碱地正慢慢变成海上“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原先这片土壤非常贫瘠,这土地上长满了当地杂草,这个土壤就是说它的有机质含量,我们测量也是在0.1%—0.2%的样子,下雨之后它这个土壤也不能很好的保水,手握这些土壤不能成团,落地开花。”近日,在滨海区胜伟盐碱地生态农牧产业(示范)园,集团盐碱地研究院研发经理袁永对三年前的一片盐碱滩涂场景仍历历在目。为使盐碱地变成良田,集团对示范园所占的2000亩土地进行复育,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并在复育的土地上建立农牧园,计划了牧草种植,金果林种植等农业产业方式。

50多年前,寿光双王城还是一片盐碱肆虐的荒地,“春冬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是当时盐碱地最真实的情形。50年后,寿光人在这片不毛之地创造了奇迹,曾经的盐碱滩涂变成了一片“生态绿洲”,既打造了“四季长青、三季有花、两季有果”的林海生态博览园,也开发了西红柿大棚、南美白对虾养殖、海水稻种植等农业产业,让寿北盐碱地飘出鱼丰米香。

东边的昌邑也不例外,盛夏时节,走在昌邑市柳疃镇北部青阜农业综合体十万多亩的农田里,苜草飘香,满目葱茏。近年来,昌邑在北部这片沿海土地修渠建库,引淡水降盐碱,进行大面积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推行规模化、多元化、标准化种植,建成了拥有完备种植产业链、面积覆盖十多万亩的“大粮仓"。如今,这里早已不是“春不见草秋不见果”的盐碱滩涂,而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屯粮田"。

向盐碱地要收成,是未来潍坊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将全力打造盐碱地改良领域全国技术与产业的集聚地、核心区。目前,潍坊已经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建了莱州湾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积极争取立项,力争上升为国家级观测站。

“耕海牧渔”成现实三座海洋牧场成“海上粮仓”主力军

一望无际的大海,往往蕴藏着无限的生机。潍坊是海洋强市,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浅海筏式扇贝养殖30万亩、底播贝类增殖40万亩,工厂化对虾养殖60万立方水体,是中国“贝类之乡”。近年来,为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潍坊把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作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市的有力措施。目前全市共拥有3家省级海洋牧场,海上牧歌越唱越响亮。

所谓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基于生态学原理营造多营养层级的海洋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开展生物资源养护和海水增养殖生产的渔场。2017年,潍坊获批建设龙威底播型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和渤海田园型海洋牧场创建项目,两个项目均位于海洋资源丰富的滨海。

隶属于龙威集团的底播型海洋牧场位于滨海区老河入海口东,滩涂贝类养殖区域占地13.4万亩,包括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毛蚶、文蛤等9个养殖区域,目前已经完成投资2800余万元。记者了解到,龙威底播型海洋牧场底部养殖贝类,中上层水域网箱养殖半滑舌鳎、牙鲆、石斑鱼、南美白对虾等,中上层水域生物残饵粪便可以起到肥水的作用,促进单细胞藻类和大型藻类生长,有利于贝类生长,形成一套能量可以高效循环利用的立体养殖模式。同时,水面上还可以进行网箱垂钓及观光旅游,发展第三产业,结合公司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厂,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滨海旅游集团的田园型海洋牧场,则是通过优化传统养殖方式,协同发展戏水采贝、休闲垂钓、深海观光等新业态,打造“传统渔业+观光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建设集渔业养殖、海洋渔业深加工、水产物流于一体的渔业产业聚集区,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修复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成功引进全国500强广东海大、民营500强广东恒兴等渔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了邦普凡纳滨对虾遗传育种中心,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虾良种选育、种苗繁育平台,一举打破我国南美白对虾原种依赖进口“卡脖子”局面,用“一只虾”撬动了30亿元产业规模。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潍坊市全力实施虾贝双百亿全产业链工程,推进虾贝种业、苗种繁育产业化,建设3处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推进3处省级海洋牧场提档升级,争创国家级海洋牧场,打造集研发、育种、推广、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现代渔业全产业链。争取年内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

目前,潍坊正在全力推动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实现有经济价值典型种类混合养殖模式及筏式养殖,减轻生态压力,最终实现集生产、休闲旅游、生态环保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

深耕“蓝色国土”依托海洋化工打造千亿级海洋科技产业集群

“海洋化工”是潍坊的强项,也是潍坊的名片。山东省是全球第三大化工产业功能区,潍坊是山东省最大的海洋化工产业基地,“蓝色”基础好,原盐、纯碱、溴素产量分别占全国1/4、1/6、9/10,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盐化工、精细化工类产业体系。

提起潍坊的海洋化工,就不得不提一家企业——海化集团。1986,潍坊纯碱厂建厂标志着潍坊海洋化工产业逐步兴起。1995年,羊口盐场和潍坊纯碱厂联合成立山东潍坊海洋化工集团总公司,开始大力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2003年3月,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寒亭海洋化工开发区,重点对潍坊北部地区进行开发。2005年7月,组建设立潍坊滨海项目区,作为沿海经济开发的重点区域,加快建设潍坊北部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推进海洋化工、石油化工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目前,潍坊滨海区内已有规模以上企业297家,海化集团、海王化工等企业的合成碱、溴系阻燃剂等近20个海洋化工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潍坊市海洋化工的龙头企业,海化集团的制碱技术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自主开发纳滤精制卤水项目,将纳滤膜材料及技术首用于精制卤水制碱项目,脱除地下卤水中钙、镁、硫酸根等二价组分,产出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的精制卤水直接用于纯碱厂化盐制碱,实现了纯碱工艺流程再造,延长了关键制碱设备运行周期,提高并稳定了纯碱质量。

区内另一家化工巨头海王化工,深度挖掘溴素产业剩余价值,研发生产出多种类型的阻燃剂颗粒化产品。目前,该公司的溴系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是格力、LG、美的等国内外企业家电产品最大的阻燃材料供应商。

除了海洋化工企业集聚,主要研究海水和地下卤水的山东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也落户在滨海,重点进行海卤水中溴、氯、钠、钾等的提取和以此为原料的海洋精细化工产品研究开发,培育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天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潍坊科麦化工有限公司等国家高新技术化工企业,为海洋化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科技研发基础。

热门推荐